電腦知識區


整理一般人必備的電腦知識

保護敏感資料:提升伺服器安全性的10大實踐


隨著數位時代的進步,資料外洩風險不斷增加。不僅僅是外部駭客威脅,內部人為因素也成為資料洩露的主因之一。本篇文章將探討10大伺服器的設定方式,降低資料外洩風險。

  1. 加強病毒與威脅防護 部署先進的防毒軟體,定期更新威脅資料庫,並啟用即時監控功能。
  2. 優化防火牆規則 正確配置防火牆規則,僅允許必要的連接,阻擋未授權的存取。
  3. 設置強密碼 強制使用複雜密碼,定期更換,並啟用多因素驗證(MFA)。
  4. 禁止USB存取 停用外接設備功能,避免未授權儲存設備引入風險。
  5. 管理遠端桌面資源 限制本機磁碟和剪貼簿共享功能,以防資料外洩。
  6. 停用危險工具 關閉 Windows 系統內建的剪取工具,降低敏感訊息截圖的風險。
  7. 記錄登入事件 啟用詳細的帳戶登入紀錄,便於追溯可疑活動。
  8. 隱藏登入名稱 避免顯示上次使用者名稱,減少訊息洩露機會。
  9. 禁止伺服器瀏覽網頁 移除不必要的網路瀏覽器,避免下載惡意程式。
  10. 停用Guest帳戶 確保伺服器的Guest帳戶完全停用,以防未經授權的存取。

透過以上方法,您可以有效提升伺服器的安全性,減少資料外洩風險。做好伺服器的層層防護,才能保障您的業務和客戶訊息安全。


順利使用電腦的設定跟備份軟體

WINDOWS 已經快問世 40 年,你是不是認為你已經很會使用電腦了呢? 這邊介紹三個幫助你更順利使用電腦的設定跟備份軟體,幫助您更順利的使用電腦!


電腦設定

1. 跳電後復電時自動開機

如果你是電腦時常開機並掛機的用戶,但又怕跳電後不會自動開機,那可以將 BIOS 的高級電源開啟成 Power On 或者是 Last State,通常這個設定值會在 BIOS 設定內的 [Advanced] > [APM Configuration] 或者是 [高級電源設置管理] 內,通常設定值會有這三種可以選:

  • [Power Off]:若電源中斷後再次連接電源時,電腦會保持關機狀態,不會自動開機。
  • [Power On]:若電源中斷後再次連接電源時,電腦會自動開機,不需再按開機鍵。
  • [Last State]:若系統電源中斷後再次連接電源,電腦會恢復到關機前的狀態,例如:
  • 假設電源被切斷之前是開機、睡眠、關機狀態,復電後也會是開機、睡眠、關機狀態。
  • 假設電源被切斷之前是關機狀態,復電後也會是關機的狀態。

這邊建議設定為 Power On 或者是 Last State 來維持日常使用,以免跳電或停電時電腦、NAS停止運作。


2. 關閉、開啟休眠模式

若您有發現您的電腦時常會進入休眠模式,可進入到[設定] > [電源選項],點選 [其他電源設定]。利用 [變更計劃設定],調整休眠模式為0 (永不)即可。


備份軟體

1. Cobian Reflector

是一套國外人士所研發的自由軟體而且提供中文化,可以設定排程備份,且備份模式也有 [完整備份]、[差異備份]、[增量備份] 多種模式可以選擇,還可以設定過濾排除要備份的檔案。


2. FreeFileSync

提供排程備份功能,但設定方式會較為複雜,比較常用於大量資料夾的搬移或者是比對。


為何選擇硬碟(HDD)來備份珍貴檔案?

選擇適合的硬碟來備份檔案,一直是許多人困惑的問題。隨著科技進步,固態硬碟(SSD)越來越便宜,且擁有更快的讀寫速度。因此,也有人開始選擇使用 SSD 來搭建網路附加儲存設備(NAS)來提高檔案存取速度。然而,SSD 也有一個隱藏的風險,當 SSD 長時間不通電時,可能會導致檔案遺失。接下來,我們會說明為什麼會發生這種情況,並給您一些應對策略。


SSD 儲存原理與資料遺失風險

SSD 是利用一種叫做 "NAND 快閃記憶體" 的技術來儲存資料。這種記憶體會透過儲存電荷來保存數據。然而,這些電荷可能會隨著時間而流失,造成資料遺失,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 老化:隨著使用時間增加,記憶體的功能會逐漸衰退,儲存資料的能力變差。
  • 漏電:在 SSD 沒有使用時,內部可能會有微小的電流流失,造成資料消失。
  • 讀寫次數過多:每次寫入或讀取資料,SSD 內的記憶體單元都會稍微損耗。
  • 儲存溫度過高:過高的溫度也會加速記憶體的損壞。


影響 SSD 資料保持力的因素

  • 快閃記憶體的種類:SLC(單層快閃記憶體)比 MLC 和 TLC 更穩定,因為每個記憶體單元只儲存一個位元,資料保持時間也更長。
  • 使用和儲存條件:儲存環境的溫度對 SSD 資料保持有影響。保持在推薦的溫度範圍內,可以更長時間保存資料。


如何降低資料遺失風險?

要避免 SSD 長期不通電而導致的資料遺失,最簡單的方式是定期給 SSD 通電。即使您不常使用這個 SSD,也應該每隔一段時間(建議每 6 個月一次)將 SSD 接到電腦或其他設備上,讓它重新整理並確保資料的完整性。以防止電荷流失,保障您的資料不會因為長時間未通電而消失。


結論

雖然 SSD 讀寫速度快,並且在某些情況下非常適合日常使用,但如果長時間不通電,它仍然有可能面臨資料遺失的風險。對於長期不使用的 SSD,定期通電是一個有效的維護方法。並且,無論您使用 SSD 還是 HDD,最好的策略是定期備份資料。這樣可以避免萬一發生資料丟失時,還能輕鬆恢復您的珍貴檔案。


電腦變慢了?是否該升級電腦了?

當你覺得電腦變慢時,你可以打開「工作管理員」來檢視一下電腦各個硬體的使用狀態,例如 CPU、記憶體、硬碟、網路是否已經吃滿使用率或是頻寬,最簡單的判斷就是看是否為 100%,若是資源已經吃到 90~100%,這除了是中毒或硬體故障外,還有最大可能就是你的電腦設備已經不敷使用了! 以下分享講幾個容易判斷的狀況:

CPU

若發現有不明程式讓 CPU 使用率飆高就得需要特別注意是不是中毒或是中了挖礦程式,或是只開幾個程式就快吃滿的話這就可能就是代表你的CPU已經不符合你的使用狀況,而現今文書機建議是I3以上的CPU,若有影音、遊戲需求則要I7以上的CPU。


記憶體

現在的瀏覽器及應用程式都會吃不少的記憶體,通常標準配備都要 16 G 以上的記憶體才比較符合現在使用人的習慣,你可以在瀏覽器內按下 SHIFT + ESC 開啟瀏覽器自身的資源檢視器,裡面會顯示出哪一個分頁、或者是擴充元件在吃資源。


磁碟

在硬碟的部分更不用說現在大部分都選擇使用固態硬碟 SSD,不管是大檔小檔的讀取、寫入速度都是大贏現在的傳統硬碟 HDD,因此越來越多人使用 SSD 來替代傳統硬碟。而通常是有程式在讀寫時才會造成硬碟使用率飆高,但若檢視器顯示沒有應用程式在使用硬碟,就有可能是硬碟已經快壞掉了。

瀏覽器工作檢視器


網路

而開網頁時緩慢、圖片讀取不出來或是下載速度慢的話,可以檢查一下工作管理員的網路頁籤是否有應用程式在背景使用網路才將頻寬給吃滿,若發現網路不夠使用,可以與網路服務業者確認之前申請的速度為多少或是直接提升速度。若有大量觀看線上影音的需求,建議直接辦到 100 M 以上的網路。

以上簡單給予幾個簡單的方法讓你判斷電腦是否已經不敷使用或是有其他狀況。